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和建筑师一起看古建(公众号ID:ACBuildings)授权在本站发布。 若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作者:石燕学 王立昕
古代没有电视、电影这些现代娱乐节目,看戏是古人们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别说那时候,就是几十年前,在农村看戏都是一项重大的事件,尤其是在偏远的地区,一到演戏的时候,全村的人都会聚集在舞台前。看戏就要有场所,村里的广场可以临时搭个大棚子,有高台,上面演戏下面看戏。有钱的地方就会建一座永久的戏台,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或重要活动,都会组织一场大戏。
因此中国农村地区保留了不少这样的戏台,尤以山西最多,据说超过1000座,我国现存的12座金元古戏台,全部在山西。戏台也经历了从露天戏台到四面围观直至单面看戏的历史阶段,寺庙中的戏台因为结构坚固且与神灵一起受到人们的尊崇,从而比其它市井中的戏台保存得更多。
以前中国发现的最古老戏台是山西临汾的牛王庙戏台,位于临汾市尧都区魏村镇魏村,也叫舞楼,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距今700多年。2003年,位于山西高平市王报村高岗上的二郎庙,有一座古戏台,专家鉴定为金代遗构,比牛王庙戏台早了100年,成为已发现的最古老戏台,于是这次的晋东南古建寻访,我们把它列为必看项。
大年初三早上在酒店吃过早饭,在楼下的KFC买了午饭带上,10点从晋城出发,11点到达王报村。村中心有个超大的广场,广场正中矗立着毛主席的雕像,越过广场向对面几百米外的高台望去,隐约能看到上面有一座庙,问了一下村民,那就是二郎庙。
沿着村民指点的路往上走,穿过小巷子,就来到了高台下,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这是第六批国宝。
根据经验,庙门肯定是关着的,我们等了一下,正好有路过的两个村民,我们说明来意,其中一位指着另一位年长的说,他就是管钥匙的,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我们跟着老先生来到紧邻高台的一处人家,他进去拿钥匙出来就领我们上了高台。
寺门在寺的南面,进门后发现戏台就在倒座位置,戏台两侧各有一个寺门。所谓倒座,就是建筑位于正殿对面,台口正对主殿或建筑面向正殿开门。戏台这种布置方式在古代寺庙中比比皆是。我们走到献殿前,站在台基上向南看,现存最古老的戏台就在眼前,和照片上以前破败的景象不同,整修过的建筑显露出它原有的样貌。
老人让我们到戏台前,他在须弥座台基边蹲下来,指着束腰部位的一块石刻字迹,“时大定二十三年岁次癸卯秋十有三日,石匠 赵显、赵志刊。”石板左上角还有“博士李皋”四字,这就说明这座戏台就是金大定年间建造,距今800多年了。
我们登上戏台,面向庭院,遥想800多年前是怎么的情形?这里一定曾经一次次挤满了村民,痴迷的望着戏台上的人物,如醉如痴。这戏台历经风雨沧桑,看遍人间悲欢离合。在这里能深切地感受到真正的古迹就是联系古今的纽带。
我们回过头再来仔细说说这座建筑,二郎庙是祭祀二郎神杨戬的寺庙,现存献殿、正殿、东西侧殿和戏台。
戏台和献殿间是一个15、6米进深的院子,戏台进深和面宽都是一间,呈方形。下部是须弥座台基,高约1.2米,四角有粗大的柱子,历经风雨,露出了木材粗糙而有力的纹理。
柱间三面有墙围合,台口敞开正对献殿,屋面为单檐歇山顶。舞台可表演面积不到20平米,如果把乐队和后台的位置考虑在内,前边供表演的面积也就能容2-3位演员。这说明那时候的戏曲规模不大,可能只是说唱表演,远没有明清时的戏曲成熟丰富。
站在台上仰望,除四角柱子上的转角斗拱外,柱间各有两朵斗拱。
斗拱向内的构件与梁、椽等互相巧妙搭接,形成正方形的井字格布局,看上去相当于只用斗拱就承托起了整个戏台的屋顶,结构之严谨、传力之巧妙,就像是一件做工精湛的艺术品。
二郎庙戏台的发现为研究中国的戏剧发展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戏台原已破败不堪,2006年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启动保护修缮工程,工程曾入选国家文物局首届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
二郎庙戏台虽然很小,但给人的联想却很多。临别时,我们给了老先生20元红包,就当是对人家认真保护古迹的认可。
山西现存主要金元古戏台:
1、 高平王报村二郎戏台
2、临汾尧都区魏村牛王庙元代戏台
3、临汾翼城县乔泽庙元代戏台
4、晋城泽州冶底东岳庙戏台
5、芮城永乐宫龙虎殿戏台
6、永济董村三郎庙戏台
7、沁水海龙池天齐庙戏台
8、临汾东羊村东岳庙戏台
9、吕梁石楼县张家河圣母庙戏台
10、临汾尧都区王曲村东岳庙元代戏台
11、临汾翼城曹公四圣宫戏台
12、高平炎帝中庙戏台
路线提示:沿S227省道经高平向北,按导航行驶就可到达王报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