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和建筑师一起看古建(公众号ID:ACBuildings)授权在本站发布。 若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作者:王立昕 石燕学
十几年前,我们去河北定兴想去看一下《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特意提到的一个与建筑有关的非建筑物---义慈惠石柱。
那时还没有导航仪,只有地图,而当时我国地图的准确性有时非常不靠谱。我们经常以高速路和村镇为参考点,有时一个古建明明标注在高速路的西边,等我们下了高速开了一段停车问路,却被告知是在路东边。多次的经验让我们养成了频繁问路的习惯。因此这次也不例外,下了高速不久还没到定兴县城,我们就开始打听义慈惠石柱在哪。可每次都非常失望,当地人茫然地望着我们,好像我们是怪人。我们想是不是这个名字太专业了,不是学建筑的人不知道,于是我们换了一种方式,用手比划石柱的样子,这下更让当地人糊涂了。
我们就这样一路问到了定兴县城,在城中心问了一位蹬三轮的老汉,他告诉我们城中倒是有一处古迹,当地人叫做XX(音:高尔),我们顺着他的指点来到一个十字交叉处,在树荫背后猛然看到一座古朴的二层阁楼式建筑,而它居然立在下一个路口的正当中,一眼就看出它不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一定更古老。在建筑的背后,看见一位白衣白帽的老者坐在那里,得知这建筑有700多年的历史,是慈云阁。而回来后查阅<定兴县志>,发现如下:“慈云阁原名大悲阁,其始建年代不详,以阁内大悲佛铜像而得名,后毁于战乱。元大德十年(1306年)僧德宝在故址重建此阁,并题名慈云阁。明嘉靖、清康熙年间对阁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仍为元构。”当时心情挺复杂,一来为看到这么好看的建筑感到高兴,二来也为自己出行前不做功课感到惭愧,这么棒的建筑如果错过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
我们又向那老者打听“义慈惠石柱---是处古迹,一个高高的柱子,或者石碑模样”。他告诉我们,我们要找的东西当地人叫做“石柱”,不能问“义慈惠石柱”,他指点我们如何向西出城,过了一个没有水的河道上的桥之后再向人打听。我们出城过了桥后,周围越走越荒,太阳眼看就要落山了,我们很着急,因为从书中的图片看,它位于一片荒野之中,如果天黑了肯定找不到了。“我们一定要在日落之前找到它!”当时感觉就像《夺宝骑兵》中的主人公一样争分夺秒。又一路打听,问了当地城管队员、骑摩托的男孩儿、田头儿骑车的妇女,最终看到了“石柱村”的牌子。
沿着窄窄的水泥路进村里,碰上一群6、7岁的孩子,其中一个小男孩自告奋勇带我们去。我们停下车,跟着他向村子西北方向跑去,穿过一片杨树林,赫然见到一处土夯的高台,爬上去,终于见到了我们千辛万苦寻找的东西!在宽广的夯土台之上,它是如此美丽!这个纪念性石柱,基本保存汉以来墓表的形制。柱础为莲瓣,上立八角形的柱子,柱身上段前面做成方形,上刻铭文。柱顶置平板,其上置一座雕刻精致的小殿,是当时(北齐天统五年,公元569年)建筑形制的一个可贵的模型。据发现者刘敦桢先生评价:它与天龙山北齐石窟及云冈石窟等石雕都是研究隋唐以前建筑的重要资料。见到它时天色已晚,又不愿意用闪光灯,只好倚在铁护栏上或近前的其它碑身上拍照。照了许多张,并且留了个人的身影,看看天色已晚,终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古迹寻访有时就是这样,你在努力寻找目标无望时,偏偏发现了另外一个同样优雅的国宝,它带来的惊喜也许更大,这就是古迹寻访的魅力所在,吸引我们一次次深入乡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