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和建筑师一起看古建(公众号ID:ACBuildings)授权在本站发布。 若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作者:王立昕 石燕学
有种说法叫“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山西是地上古建筑保留最多的省份,根据山西省文物局信息,截止2017年5月,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共计452处,而晋东南的晋城地区又是山西古建的荟萃之地,全国文保单位超过60处。从2009年开始,我们几次前往晋城地区寻访古建,感受中华文明发源地的历史积淀。
每次寻访,我们都是自驾从北京到目的地附近的大城市,以此为中心,每天选择不同的方向出击,一次行程大约3-4天。我们的原则是只看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因为多年寻访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是国宝单位,无论寺庙、殿宇规模多小,肯定不会令人失望,要相信国家顶级专业人士的鉴别能力。再说,全国文保那么多都看不过来,当然不能再看别的了。
2018年春节大年初一,我们一路自驾直奔我们向往已久的晋东南而去。我们的目的地是晋城,打算以晋城为中心,用3整天时间看10-15个事先精选的古迹。最开始并不打算在长治停留,可思来想去,长治也是国宝密集的地方,之前看过的天台庵、大云院和法兴寺就在长治,如果早上出发早,路况好,也许下午3点多就能路过长治,一直开到晋城也不过4点多,剩下的时间什么也干不了,浪费了太可惜。于是提前选了高速附近的两处国宝,一个是长治县的正觉寺,一个是长子县的崇庆寺。
果然天公作美路途通畅,我们一路顺利沿G4京港澳高速转G22青银高速再转G55二广高速,下午3点15出高速,按照导航指引沿S326省道转X680县道,终于到了长治市长治县看寺村,正觉寺就坐落在村西北的高台上。(图1看寺村牌楼)
拐进村子停好车,沿着民居间的小路向北看去,正觉寺的山门在路尽端的高台上露出了头。沿台阶上到高台上,几个村民正坐在山门前的石头上聊天。我们说明来意,一位老人向里一指对我们说:“进去吧。”
“不收门票吗?”
“不收,里面有人,去吧。”
(图2正觉寺全国文保牌)
我们踏进庙门,发现和其他的寺庙不同,前院北侧是大殿,西南侧有三个圆形建筑,类似谷仓,先顾不上它们,我们直奔古建而去。(图3-6,前院)
正觉寺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大和年间,以后历代均有修缮,现在寺院存留2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前殿和后殿,后殿为宋代遗构,前殿为元明时期遗构。两进院落两侧均有配殿,前殿配殿为元代遗构。(图7-8前殿斗拱和屋顶)
前殿锁着门,我们先绕到后院,后殿为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五开间,单檐悬山顶,举架平缓,出檐深远,斗拱只在柱头有,补间没有,显得舒朗大方,尤其屋角处的斗拱,山墙面出挑非常漂亮。屋顶鸱吻硕大有力,在夕阳下,整个建筑静静在展现着自己优雅的身姿,让我们旅途的劳顿立刻减轻了大半。(图9-10后殿)
进到殿内梁架外露,这叫“砌上露明造”,殿内有一排方形石柱,现在为了结构安全,有额外增加了一排支撑柱,显得空间比较局促。塑像和壁画已经没有了,只剩下抹灰的墙面。下午的阳光从窗棱间射进来,给大殿带来活力和暖意。(图11-13,后殿内部)
回到前院,前殿的斗拱比后殿多了柱间的一攒,看到看寺人从配殿出来,我们上前问能否进前殿看看,他二话不说,拿了钥匙把门打开。殿内也是“砌上露明造”,不过空间小了不少,比后殿的宋代风格确实逊色不少。(图14-15前殿内部和配殿斗拱)
出到室外,我们指着前院那三个圆筒问是什么,看寺人说,那是粮仓,有60多年历史了,以前这个寺里做过粮仓和学校,所以文革期间,寺庙才能有幸保存下来,没被拆毁。这让我们心中存下了一个问题,是不是保存下来的寺庙都有过这样的用途?是不是只有作为粮库或学校,古迹才能有幸保存下来?
看寺人介绍说:“我们村为什么叫看寺村,就是因为有这个寺,我们要看好它。”说得真好!
告别了热情好客的看寺人,我们开车向南,寻访我们的下一处国宝。
(图16-17前院谷仓和前殿)
正觉寺自驾路线图
G55二广高速长治南出口下高速---转S326省道向西行驶约5.8公里---左转沿X680县道行驶约5公里---进入看寺村(有牌楼)---行驶约500米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