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UED城市环境设计 于 2017-1-16 15:08 编辑
2017年1月13日“蔓藤城市”——城市规划与设计学术研讨会于“VILLAGE VISION未来乡村”——楼纳国际山地建筑艺术节期间,在贵州省义龙新区楼纳隆重召开。研讨会由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管委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和CBC(China Building Centre)联合主办,由《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作为媒体主办。“VILLAGE VISION未来乡村”——楼纳国际山地建筑艺术节以高水准的学术活动及有创新性与影响力的艺术文化事件为主体,用学术的眼光、多元的视角聚焦乡村文化,用设计与艺术的力量为乡村注入活力。
由崔愷院士提出的关于“蔓藤城市”规划策略,以建筑、城市跟环境、自然相融合的理念解决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蔓藤城市”学术研讨会,通过学术会议汇聚了全国行业内专家,聆听各方意见与经验,共同探讨“蔓藤城市”理论的可行性策略并交流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新思维,推动“蔓藤城市”理论在城市建设与更新中的应用。力求让讨论不仅具有学术前沿高度,而且可以影响城市建设决策者,从实践层面推动中国城市建设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本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崔愷担任学术召集人。以国际化视角、城乡协调的思路,创新、生态、绿色的观点,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李晓江;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院长、教授,土人设计首席设计师俞孔坚;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规划总裁,美国建筑师协会成员(AIA)黄文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朱荣远;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双聘教授赵燕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子瑜;易兰规划设计院总裁,首席设计师陈跃中;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忠等相关规划、建筑、景观、产业等方向专家及众多行业内人士,共同深入探讨“蔓藤城市”的内涵以及该理论在城市建设与更新中所产生的积极意义,进一步明确“蔓藤城市”实践的要点。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国担任上午的学术主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李晓江担任下午的学术主持。
上午学术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国
下午学术主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李晓江
蔓藤城市的内涵与外延
“蔓藤城市”作为一种新提出的规划方法,其产生的过程、具体的内涵、对城镇发展的意义以及需要关注的要点都需要进一步讨论和明确。同时,“蔓藤城市”如何实现城市传统风貌的保护,如何应对新城镇发展的需求,如何利用自然景观以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等相关问题,也是“蔓藤城市”进一步发展和落实需要探讨的要点。嘉宾就蔓藤城市的内涵与外延分别进行了演讲。
演讲嘉宾:崔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本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在演讲中首先整体介绍了“蔓藤城市”理念,他认为“蔓藤城市”理念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和田园环境目的的有机生长规划模式,重要的是保护环境的善意和自我约束式的节地策略,而绝非图形形式,它首先适用于大量的小城镇发展,也适合大中城市的边缘地区的规划,甚至也可以在超大城市的疏解和双修的规划中试用。当然在实施当中也还有一系列的相关问题需要解决,但技术上并不困难,关键是态度和立场。他谈到,历史上我们用城墙来防卫外敌和自然灾害的侵袭,今天我们应该用绿墙来限制自身利益和欲望的膨胀,这需要价值观的转变,这是一场自我的救赎。
演讲嘉宾:王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认为“蔓藤城市”并非简单的国际田园城市的模式,而是基于在地性的中国城镇发展模式。同时,他提出了几点理念:一是因地制宜、举重若轻、顺势而为,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二是生产、生活、生态并重;亦城亦乡。三是从单中心蔓延扩张到多心有机生长,通过渐进应对未来不确定性。四是当今中国城镇发展需要重视基于“自下而上”的动力,弥补“无差别、同一性、单纯的交通、速度和市场导向”的发展模式缺陷。容忍多元主体的零散、变异和弹性的城市形态建构,同时,不是时间纬度上的空间形态有序。
演讲嘉宾:李晓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从国家县域城镇化的路径、需求,包括对未来趋势发展的一些研究成果预测等角度提出了他对“蔓藤城市”理念的建议,他认为“蔓藤城市”的核心价值在于如何对待乡村。在村庄聚落地区培育城市功能,可以在农村地区实现就地城镇化、就地非农化或就地现代化。其中,重要的是,“蔓藤城市”首先要实现思想和制度的转变,要有规划设计引导、基础设施的植入、城市规划的布置。这种模式最重要的作为城镇化的一种理想模式的价值在于:诗意栖居理想和让农民参与到城镇化中。
演讲嘉宾:俞孔坚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院长、教授,土人设计首席设计师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俞孔坚认为“蔓藤城市”应该是富有弹性的城市。他在演讲中主要谈到了“蔓藤城市”的成长问题,并指出这种形是深邃的,表面是个形,而背后是生态的过程、生态的健康和安全。深邃之形有两个方面的概念,一是空间的格局,并从技术、方法和依据等方面阐述了人与自然、空间格局的关系。二是叠加的形态,即文化与自然的叠加关系。从总体讲,这个“形”代表了我们对美的认识。
演讲嘉宾:黄文亮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规划总裁、美国建筑师协会成员(AIA)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规划总裁黄文亮强调了“蔓藤城市”成长过程中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很多经典的图片把我们带入了诗意栖居的意境。他认为,“蔓藤城市”是城市生长的一种方法,这个城市的生长方法包括城乡。城市是依附在基盘网络上如蔓藤般生长的生命体,它依附在大地上及让我们沟通的资源上所形成的生命体,这就是其精彩之处。而蔓藤的DNA及基盘的结构方式决定城市的特性,不同的DNA,不同的蔓藤种类,以及不同的基盘设施提供的方式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情况,以及不同的诗意。
研讨嘉宾:崔愷(主持人)、王建国、李晓江、俞孔坚、黄文亮
在上午的研讨中,崔愷院士作为此环节的主持人,和嘉宾们主要从“蔓藤城市”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对话。嘉宾们就“蔓藤城市”与田园都市、景观都市主义的区别;中国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问题以及人口特征产生的变化;“蔓藤城市”从规划的格局上为“海绵城市”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及城市设计在城市美学上的新思考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蔓藤城市”的实践与推广
“蔓藤城市”作为一种新提出的城市规划方法,要让其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城市建设中还需要明确更详细的实施途径。另一方面,“蔓藤城市”的规划方法是否适用于其他相似的城镇地区?如何根据城市的特质因地制宜地运用推广?嘉宾就这些问题分别做了演讲。
演讲嘉宾:朱子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子瑜分享了他对于城市风貌的管控的思考。他认为,一个城镇的风貌传达了这个城市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追求,要形成一个城镇风貌,需要三个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艺术性。而风貌感知拥有的三要素分别是:山水环境、开敞空间和建筑表现。“蔓藤城市”所体现的其中一个就是不破坏山水环境。对于建筑来说,重要的是得体,而不是豪华与新奇。建筑形式需要符合功能、身份、角色,同时要融于环境。城镇风貌自上而下需要管理,需要设计层进行管理。然而,管出一个好东西可能性极小,但至少可以避免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出现。
演讲嘉宾:朱荣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从人文线索、蔓藤现象和文化反思三个方面谈论了对于蔓藤城市的思考。他认为人应该向自然学习,把姿态放低。我们提出的新型城镇化的时候,是一个适时提出的纠错的城镇化阶段,“蔓藤城市”某种程度是把某些口号和要求用空间方式把它具体呈现出来。“蔓藤城市”传递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文化面貌,它是生长的逻辑和生长的方式,是纠错的过程,它不是解决中国城市或者世界城市面临的所有问题的唯一药方,但它能够直接适应小城镇的空间增长,具有一定多变的可能性。
演讲嘉宾:赵燕菁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双聘教授
厦门大学双聘教授赵燕菁为我们指出了“蔓藤城市”实现的路径。他主要从结构、人口、成本等方面探讨“蔓藤城市”的相关规划以及一些基础设施的操作,认为应当在理论和技术上一般化,形成可以被效仿、复制、移植的模式,才具有宏观层面的实践价值。并提出了几个建议:一是创造成功范例,不但设计上要成功,而且财务上也要成功;二是总结成功范例,空间设计模式和财务运营模式;三是教学成功范例,进入大学教科书,成为城市和传统规划设计一样的教学内内容。
演讲嘉宾:陈跃中 易兰规划设计事务所总裁、首席设计师
易兰设计的创始人首席设计师陈跃中在演讲中谈到,新型城镇化一是指大城市发展差不多了,已经进入整修工作,而“蔓藤城市”的发展更加结合环境。并且“蔓藤城市”的理念一定要在后边的落实阶段注入新的内容,我们不仅要解决生态问题、城市人的生活问题,在蔓藤的理念中,更应该有生态的考虑,也有城市绿色配套的考虑。
演讲嘉宾:李忠 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李忠的演讲中主要与我们讨论的是“蔓藤城市”与新经济。他认为“蔓藤城市”不光是城市的规划形态,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城市的形态变成发展新经济的代替。“蔓藤城市”有四个非常大的优点:一是规模适度,二是城景合一,三是接触自然,四是超宜居,“蔓藤城市”以人本导向和适度规模经济将会成为地方发展的新武器。他为“蔓藤城市”提出了六种产业形态,分别是手工艺经济、旅游经济、农业经济、健康经济、电影产业、金融产业。
研讨嘉宾:朱子瑜(主持)、朱荣远、赵燕菁、陈跃中、李忠
在下午的讨论中,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子瑜主持,和嘉宾们一起讨论了“蔓藤城市”的实践与推广。嘉宾们谈到,“蔓藤城市”是个新的事物,要让它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城市建筑当中去其实有很多事情要做,要有很多途径。另一方面“蔓藤城市”的规划是不是一定或者说可能适用于其他城市的城镇地区,如何根据城市的特质因地制宜的推广,都值得深思。
至此,“蔓藤城市”——城市规划与设计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VILLAGE VISION 未来乡村
联系人:苏女士 010-56077066,+86 18600687323
邮箱:suliyan@villagevisio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