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虽好,喜欢它就尽自己的力量保护它
如今,红木家具行业是中国飞速发展的行业之一,在文玩市场里,红木制品的地位也显得愈发重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收藏爱好者投身于红木收藏的热潮中。这种热潮带给商家的是滚滚而来的利润,但是对于树木来说,带来的却是无节制的破坏。 什么是红木? 在传统概念中,“红木”是指豆科黄檀属的交趾黄檀的心材。而在改革开放之后,进口热带木材越来越多,商家起的名字也五花八门,红木的概念就逐渐被扩大化了。为了规范市场,2008年中国颁布了红木国标 (GB/T 18107-2000),其中规定: 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树种的心材,其密度、结构和材色(以在大气中变深的材色进行红木分类)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必备条件的木材。此外,上述5属中本标准未列入的其他树种的心材,其密度、结构和材色符合本标准的也可称为红木。 自此,“红木”一词的定义扩大为八类五属三十三种,而本文中主角之一的交趾黄檀则被改称为老红木、红酸枝、大红酸枝等。国标红木的种类及分类地位。
红木的一大特点是硬,因此“红木”一词在国内经常与“硬木”混用。但中国和欧美对“硬木”、的定义并不相同。在西方体系中,硬木与软木分别对应于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木材,但在中国,情况要复杂得多。中国传统木匠会根据木材的质地、颜色、纹理等因素将木材粗略分为三大类:硬木、硬杂木和软杂木。硬木对应的是较为常见种类的红木,但这句话不能反过来说。前文提到的“国标红木”中,有很多种就不能划归硬木范畴,只能算作硬杂木。类似的,一些近年来进入中国市场的热带木材,如绿檀、蛇纹木等,虽然单纯从质地上说它们比很多硬木更硬更重,但是由于古人接触不到,也只能归于硬杂木。 木材的解剖结构,其中深色的部分为心材。心材由边材逐渐转化而来,其内的导管被次生代谢物填充,主要起物理支撑作用。
图片 “红木之王”黄花梨的尴尬处境 黄花梨是33种国标红木中身份最显赫也是价格最高的,它是豆科黄檀属植物降香黄檀的心材,出产于中国海南岛和岭南一带。现在野生的降香黄檀大树寥寥无几,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不能进行商业采伐。导致降香黄檀数量减少的原因很多,从古至今的材用砍伐是主要原因。
从明代开始,人们就开始广泛将黄花梨应用于高档家具的制作中。而此外由于木材含油量很大,大跃进时有些地方一度也大量将其用于炼制钢铁。上世纪八十年代,王世襄先生的两本专著《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出版后,黄花梨被广大文物贩子得知,于是海南本地的老黄花梨家具和生活用品被大量收购,价格也是翻着跟头上涨。在黄花梨产地之一的海南儋州市,当地人几乎家家户户都能讲出一个卖掉老物件发财的故事。这种伴随着收藏热兴起的黄花梨热潮,给降香黄檀带来了好消息和坏消息。明代黄花梨 由紫檀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清式家具以紫檀为贵,所使用的是檀香紫檀(也就是市面上俗称小叶紫檀)的心材。但是檀香紫檀产自印度,在交通不便的清代进口不易,因此当时的人们就去南洋,也就是现在的东南亚收购木材颜色接近的红酸枝类作为替代。大规模收购最终导致了红酸枝中的交趾黄檀野生数量骤减。在交趾黄檀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之后,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微凹黄檀等树种也继而遭到了池鱼之殃,仅因为它们可以作为交趾黄檀的替代品。产自非洲的卢氏黑黄檀,也就是市场上被称作大叶紫檀的那种,在上个世纪后期作为檀香紫檀的替代品被引入中国后,经过数十年的采伐,数量也已经大幅减少。 在2013年3月召开的第十六届《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缔约国大会中,交趾黄檀、中美洲黄檀、微凹黄檀、伯利兹黄檀、卢氏黑黄檀这五种植物被提升到附录二,它们均属于国标红木。CITES附录二中的物种指的是目前尚无灭绝危机,但若仍面临贸易压力、族群量继续降低,则将被列入附录一中的生物。也就是说目前的国际贸易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这五种植物。虽然它们受到威胁的直接原因是原产地政府执法不力和政策漏洞,但是中国作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进口国,对这些植物受到的威胁难辞其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