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秋墨客 于 2014-6-23 11:16 编辑
闲聊系列之文明的起源与终点
本系列并非建筑专题,而是于闲聊之中发掘生活和自我。毕竟作为建筑师,自我修养还是很重要的,也不能三句话不离建筑,太过了点。顺便说一句,本系列纯属有感而发,没什么逻辑,也比较主观,欢迎大家来讨论来闲聊。 文明的起源与终点,题目貌似很宏大,其实我想说的却很简单。我可不是要阐述人类文明史之类的内容,那玩意儿我也不懂。我说的是中华文明,或者说是曾经的中华文明。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期间经历许多波折,划分了若干朝代和阶段。所以也就很难用“中国传统”去概括什么,因为这个传统本身可能只是某一时期的传统,而不是中华五千年的传统。就好比我在之前的帖子里说“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一样,传统这东西害死人啊~不讲理的要你去遵循这个规矩,更要命的是这个规矩本身一大意还是个伪命题。
有感于上次陪女友爬骊山,在山上提到了关于中国与外国对比的问题,我曾感慨道:“我们所羡慕的外国所拥有的,都是我们曾经拥有但是却失去的”。在我心中,中华文明的高潮就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是最壮丽的篇章。中华文明起于西周,终于秦汉。那是中华文明正源生成的年代,是百家争鸣,文化空前繁荣的年代。没有封建礼制残害生民,没有儒家思想一统天下,有的是高速竞争下的飞速发展和思想碰撞后的美妙火花。
很多人看到这儿估计要开始吐槽了,丫的唐宋两代直接被你扔出去了,也敢说中华文明?是的,我承认唐宋的辉煌,但我不承认那是中华文明的颠峰。我承认任何一段历史,但并不是对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好感。
我对文明的看法,首要一点就是开明、自由,这是春秋战国独有的特点。就算是李世民也有受不了魏征的时候,但战国每一个君主,只要你还不想亡国,你就要接受然后改正。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言论的权利,只要你堂堂正正,言之有理,会赢得天下士子之心。所谓“论政不诛心”,诚如是也。
其次,百家争鸣使得那时候的文明空前繁荣,相互交流碰撞学习,进一步完善自我,而后面对新的知识,再一次交流学习,再一次完善。这真是我心中最完美的文明的状况。我厌恶专制和垄断,后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使得诸子消亡,儒家独大。而后两千多年的悠悠岁月,儒家失却了对手,慢慢地固步自封,僵化窒息而亡。至于封建礼教,不过是儒家尸变的产物罢了。
那是一个瓦釜雷鸣的年代,大争之世,实力为先。布衣才子,可以在一夜之间权倾天下,出将入相。凭借的,就是胸中万卷书,口中三寸舌。比如庞涓、比如商鞅、比如苏秦和张仪。这是现在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你能想象你能一夜之间成为国家总理么?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你有才华,而不是关系、资历或者钞票。
我承认唐朝的文化繁荣,但那不是我最感兴趣的。我喜欢最粗犷最淳朴的文明,我觉得那样的文明有着无限可能,有着无限希冀。那是让我感受到砰然心跳的地方,一个初生的文明,一个初生的生命。
话题转回来,我来说说我们曾经拥有却丧失掉,而现在又无比“羡慕”的“传统”
1、 中国关于男女之事的理解或者说态度绝对是倒退的,从西周开始倒退到清朝。被压抑久了,赶着革命潮流了一把,现在又倒退回去了。西周时期人们有踏青风俗,尤其是年青人。大家一块儿出去玩,不会有男女之防或者女子不出阁之类的屁事。伴随着踏青的就是野合,也就是中意的男女青年在野外卿卿我我,或者做些别的,你们自己慢慢想。这虽然不普遍,但确实是有的,而且社会的谴责度没有那么高,这不是高压线。 记得《孔雀东南飞》那篇超长的古诗么?刘兰芝被休以后,照样有人上门提亲,个个条件还都好得不得了。按照所谓的“传统”,女子被休是巨大耻辱和污点,再醮之妇也不会有谁愿意接纳,何况是太守、守备之家。这说明,在那个时候,这都不是个事儿。还有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芈八子就很开放,甚至当着外臣大谈跟先王的房事,当然有些过头,不过这也足够说明问题。
2、 关于权术,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文明进入了勾心斗角的年头?我也不知道。不知道就翻历史呗,一看源头,嘚,法家干的。尤其那个韩非和申不害。于是乎,在儒家一统天下的年代里,法家一直是替罪羊。
但是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权术的最大代名词是儒家。法家有三派,以李悝,商鞅为代表的法治派;以慎到为代表的势治派;还有以申不害为代表的术治派。完了完了,这么说来还是法家,连术治派都出来了。但是,这里的术治思想是指整肃吏治,查核官员。因为申不害认为法令推行的核心在官不在君,所以他的手段是针对官员来的。也就是教会君王一些查核官吏的办法,称为术。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貌似渊源已久,术治演变为权术指日可待。儒家是人治,法家是法治,哪个更能利用权术,大家自己衡量。
一说到复杂的人际关系,我就开始向往国外了…………哦不不,是春秋战国………
3、 关于饭局。这几年屡见不鲜的就是中国游客又在某某国旅游时大声喧哗,旁人侧目之类的新闻。发生的地点尤其集中于饭店(景点就不必说了)。这也难怪,你去各个饭店看看,不仅人满为患而且极为吵闹。那我们回头看一看。
不知道大家看过《红楼梦》没,里面有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描述,就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大伙儿给林黛玉接风洗尘,曹雪芹在描述中用了这么四个字:寂然饭毕。什么意思?一点声音也没有,然后这顿饭吃完了!就是这样,这才是传统。不是说中国人爱热闹什么的,而是丢掉了曾经的东西罢了。聊天欢笑在饭后,在饭前,绝对不是吃饭过程中。我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育,长大后发现,变天了。
4、 关于礼物。我们经常说中国人收礼脸面薄,一般都背地里拆开看送了什么东西。外国人直接当面拆,大家都很开心。其实中国以前也是这样啊,,尤其是文人墨客相互贺礼之际。都是当面打开看,一群人会点评会议论。所谓收了礼背地里看的风俗,我觉得吧,八成是从和珅开始的…………
5、 关于文化内涵。很多人觉得外国的很多城镇富有艺术细胞,富有历史文明的沧桑与隽永;日本的三行情诗很美,十四行诗很美。但中国的城市和诗歌?……呵呵,我们什么没有?对,我们什么没有……
6、 刚刚高考结束,顺便说说作文。这几年一直说改革,说是要把作文分数往上提。我觉得吧,你那屎一般的命题思路不先改改,分数还不如下调。也总是听人说,现在高考作文就是应试八股文,很死板。我觉得你真抬举高考作文了,你知道八股有多难么?你知道八股的深度么? 来给大家看看清朝末年的八股题目 1、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2、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怎么样?这类题目放在现在高考会有什么结果?所以说,这些眼光、胆魄、勇气都是一个末代王朝所拥有而我们不具备的。别说国外如何如何,感慨下我们曾经如何如何吧——虽然都没用。
随便说了几点,是我感受最深的一些地方。我女朋友说,历史终究是历史,不管我们如何希冀,也不会改变丝毫。这个我是承认的,我想了想,我不是说中国文明的发展让我拒绝承认它,而是很多优良传统是我们拥有后丢弃的,如果我们想要改变,求人不如求己。反省过去,会让我们更强大。而不是说把别人的直接拿来就可以,否则的话还是会丢弃。 与其说我怀念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文明,倒不如说我盼望着现在的一切有所改观。等到哪一天我不怀念历史了,就说明我们共同期盼并为之努力的社会状况达到了。哇哦,那是多么美好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