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秋墨客 于 2013-10-17 22:23 编辑
关于传统论争的思考 近日里关于桢文彦反对扎哈设计的日本国立体育场的事情在国内各大论坛持续发酵,各方观点不断碰撞。总而言之,支持桢文彦的人居多,支持扎哈的人较少。而我在这里,也无意讨论谁是谁非,只想就此机会把我最近一两个月来一直在反复思索的问题跟大家说一说。
第一个问题:何谓传统? 首先开一个地图炮,没有针对性,中枪者勿怪。我们经常在说建筑要根植于文化,要注意文脉传承,地域性特色等等。但是,作为广大建筑师尤其是建筑学生,大都是从理科考上来的。当年一见语文就头疼,看见诗词跟见了鬼似的一群人,转眼之间竟然开始有模有样的说起文化来了?奇哉怪也。连唐诗宋词都背不了几多的人物,却一本正经开始为古典传统摇旗呐喊,犹如一出闹剧,真真令我笑破肚子。我很想知道,那些坚持传统建筑的人们,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笃定传统?是出于对传统的热爱?对创新的需求?还是为了装点门面,显得自己很有文化内涵?大多数时候,第三种情况的人居多吧。文脉传统犹如一件皇帝的新衣,遮掩的是什么,我就不多说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既然要坚持传统,那么首先问一个问题:何谓传统? 是的,何谓传统?这就是我思索已久却一直困惑的问题。不谦虚的说,我出生于书香门第,深受父母影响,自幼对古典文化及中国历史有着浓厚兴趣,也曾一度沉迷其中。就我的文学底蕴来论,虽不敢说什么万中无一,至少是同辈中佼佼者。即使如此,我依然不明白什么是传统。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这句话出自《商君书.更法第一》,是商鞅劝说秦孝公采纳变法主张时,驳斥上大夫甘龙复古论调的一句非常有深意的言辞。大致意思是: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古代帝王的法度不相互因袭,又有什么礼制可以遵循呢?我同样想用这句话来问一问诸位:中华悠悠历史,何谓传统?万里国疆,何谓地域?明清是传统,唐宋不是么?唐宋是传统,秦汉不是么?传统与现代、未来永远是相对转换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请问:“何谓传统???” 被视为传统建筑的现代主义思潮,当年难道不是以先驱者和批判者的身份登场的么?现在如火如荼的解构主义建筑和参数化设计,安知在百十年后不会成为人们所怀念的传统?基于种种矛盾,我很难理解并认识传统建筑。请教诸位,你们又是怎么认识传统的呢?你们又是怎么认识解构主义建筑的呢?倘若都是一知半解,又凭什么说谁优谁劣,更喜欢谁更不喜欢谁呢? 若论古典建筑,我身处西安古都,仿古建筑处处皆是。毫无新意的仿唐风格席卷全城,令人作呕。我大一认识实习时曾在调研报告中用过十二个字评价以张锦秋长安塔为首的西安“伪仿古”建筑,那就是:“不中不西,不古不今,不伦不类”。时过一年有余,我还是这个观点不变!没有无上的意境统御,传统文化精髓是那么好驾驭的?千年传统倘若凭谁都能继承发扬,何如一把火烧了省事!这一点,在我三天内先后经历唐华宾馆、曲江宾馆和苏州博物馆之后,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想继承传统,意境为先,空间次之,手法再次,工艺最末。然则,问之当世,能领略如此意境者几人?本人不才,赏析尚可,用之无能,不敢忝列其中。 第二个问题:为何继承传统? 在传统是什么尚无定论的时候,先抛出下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是啊,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说如何继承传统。那么为什么要继承传统呢?60年代日本的传统大论争也是基于继承传统这一既定事实的基础之上,关于为什么要继承传统,并没有过多的深入探讨,只是进行了一般性说明。而我觉得,这是很有必要弄明白的一点,倘若连继承传统的原因都不知道,那这一行为还有意义么? 关于继承传统的原因,我姑妄言之,各位姑妄听之。一、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不希望使之淹没在历史之中。二、对历史的回顾,并营造文化历史感。三、使城市更加有特色,避免千篇一律。四、装X专用……(众人:…………) 那我想来一一说说。关于第一点,前文说过了,先回去把中学语文书看几遍再来说什么眷恋……第二点,回顾历史。我对于历史的态度是,历史就是历史,安安静静地在那里供后人瞻仰、伫立、沉思、感慨。而不是强行拖着历史往前走。西安城市建设就是很好的反例。历史是一块招牌,为西安带来了发展和旅游业。同时也是一块枷锁,使得西安发展步履艰难。尘封在历史中的精彩,为什么要让它暴晒于光天化日之下?而不是在安静的一隅,等着能够解读它的人来与之交流对话?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辉煌灿烂的历史,但是现状呢?想想就会明白。 关于第三点,我尤其想多说两句。20年代崭露头脚的现代主义建筑是全球丧失地域特征的罪魁祸首,而绝不是以扎哈为代表的解构主义和蒸蒸日上的参数化设计手法导致了建筑的同一性。格罗皮乌斯预言的全球化已经成真,这是现在被认为是传统建筑的现代主义的“丰功伟绩”,如何能清算到扎哈等人的头上?在古代,由于地域限制,气候、土壤、环境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了建筑的形态。故而各地区都有着风格迥异的建筑形态。但是,现代社会的便捷性大大增加,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种环境因素对人居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小。建筑也在技术的解放之下,追求人的空间体验和审美需求。人们的审美与空间感受在全球化脚步下如果是一致的,那么,建筑形式趋于一致的态势也是可以理解的。从这来看,并不难理解建筑全球化的说法。所以,城市建筑丧失地域性几乎是必然的趋势,跟建筑流派毫无关联。就算没了扎哈,也会有哈扎……第四点,纯属娱乐,不说。 综上所述,继承传统似乎很难有足够的理由。即使是最普遍认可的文化的延续性什么的也困扰于第一个问题,几乎无解。但是,我不认为传统是该被全部抛弃的。是的,也许这个观点与我之前的论调似乎有些矛盾,这也正是我的困惑所在。 我的困惑与胡思乱想 我很激进的认为创新求变是任何领域的生存方式,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人也不例外。但是倘若一股脑儿的抹去了传统,在现代、后现代、后后现代…………的路子上走的再远,似乎都丢了魂。也许是我骨子里对传统的不能忘怀和眷恋(众人:回去看语文书去!),也许是传统与未来之间的藕虽断丝还连,但我却找不到那根连接古今的线索。所以,我虽然坚定的排斥建筑在古典传统方面的延续,但却不能够找到一条真正的道路。应该说,我们总是在讨论建筑的地域性,有没有想过,建筑其实只是地域性的一部分罢了。民族性、地域性、文脉是贯穿在整个国家与城市中的,是体现在每一个人上面的。建筑,不过是其中的一份子,怎么能用地域性或者文脉环境来单单要求建筑设计呢?倘若国家城市人民没有这种一以贯之的文脉精神,建筑能起到几多作用? 当然,我排斥传统也只是个人对建筑发展的看法,并不意味着我不喜欢古典建筑。十一期间我又去了趟苏州,重新体验了园林的感觉。倘若没有这么多游客,还是相当不错的,非常有意境的地方。至于贝老的苏博,我是相当喜欢的。我感觉贝老对于文化有着常人不能够企及的驾驭和统率力,敬佩万分。倘若继承传统的形式能够有如此点睛之笔,我也没有丝毫反对的意愿。 末尾再次声明,文章内N多地图炮,绝不针对个人,请勿对号入座。如果你要对号入座,我也没办法。本文乃笔者现如今的思考状态,不代表以后,不代表之前。我会继续思考,也许还有别的想法在未来提出与大家探讨。谢谢!
|